您的位置:首页->学术动态->第二届 “灾害风险科学前沿论坛暨自然灾害学和公共安全科学研究生论坛”
新闻中心

第二届 “灾害风险科学前沿论坛暨自然灾害学和公共安全科学研究生论坛”

2019-05-02

(2019年10月19-20日 北京)

第1轮通知

  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,具有灾害种类多、分布地域广、发生频率高、造成损失大,灾害风险高等特点。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、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、2013年芦山地震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,不断提醒我们减轻灾害风险任重而道远。

  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将导致更大的环境风险,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、社会、生态、资源等诸多安全问题和新型风险,巨灾影响的全球性使防范巨灾风险的任务更加严峻。1989年,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“国际减灾十年”活动倡议,经过近30年的努力,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绩斐然。中国承诺《2015-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》既定目标,是我们在未来减轻灾害风险事业上新的机遇。2018年10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,专题研究部署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,并指出要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,推动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九项重点工程,对灾害风险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  为推进减轻灾害风险多学科综合性研究,培养国家亟需的防灾减灾救灾高层次人才,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,在2019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前后,应急管理部-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、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、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于2019年10月19—20日在北京举办“2019(第二届)灾害风险科学前沿论坛暨自然灾害学和公共安全科学研究生论坛”,就灾害科学、综合灾害风险科学、公共安全科学等科学问题开展学术研讨,进一步推动灾害学及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相关学科的合作与发展。

一、主办单位

  中国地理学会-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

  应急管理部-教育部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
二、承办单位

 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

 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
  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

  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
三、会议主题与内容

1. 会议主题

  全球背景下综合灾害防范,新时代减灾与应急管理

2. 会议内容(分会场)

  此次会议的论题主要包括但不限于:

  • 环境变化与灾害系统演变
  • 灾害系统复杂性与不确定性
  • 数据驱动的灾害关键信息提取
  • 灾害的人口、经济、基础设施影响与风险评估
  •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:协同与凝聚
  • 灾害风险科学研究生论坛

四、会议学术委员会

主席:

  • 傅伯杰院士 中国地理学会监事会监事长

         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
  • 崔 鹏院士 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
  • 郭正堂院士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
  • 邓铭江院士 额尔齐斯河建管局

委员:

  • 白云岗研究员 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
  • 曹永强教授 辽宁师范大学
  • 陈晓清研究员 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
  • 陈亚宁研究员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
  • 崔保山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
  • 丁永建研究员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
  • 董治宝教授 陕西师范大学
  • 付 强教授 东北农业大学
  • 何春阳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
  • 侯光良教授 青海师范大学
  • 姜逢清研究员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
  • 李小雁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
  • 李耀辉研究员 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
  • 刘 攀教授 武汉大学
  • 刘峰贵教授 青海师范大学
  • 刘世梁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
  • 史培军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/青海师范大学
  • 宋进喜教授 西北大学
  • 孙福宝研究员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  • 田富强教授 清华大学
  • 王 平高工 中国人财保险公司
  • 王国强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
  • 王国庆研究员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
  • 王宁练教授 西北大学
  • 王卫光教授 河海大学
  • 王义民教授 西安理工大学
  • 温家洪教授 上海师范大学
  • 吴绍洪研究员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  • 武建军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
  • 效存德教授 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
  • 熊立华教授 武汉大学
  • 许月萍教授 浙江大学
  • 延军平教授 陕西师范大学
  • 严登华研究员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
  • 张 弛教授 大连理工大学
  • 张继权教授 东北师范大学
  • 张力小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
  • 周 强教授 青海师范大学

五、会议组织委员会

主席:

  • 宋长青教授 应急管理部-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

         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执行部长

执行副主席:

  • 张 强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

秘书长:

  • 叶 涛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

委员:

  • 龚道溢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李 宁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刘吉夫副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刘连友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李 京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汪 明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王 瑛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吴吉东副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徐 伟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徐映军副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杨 静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杨赛霓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延晓冬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  • 张 朝教授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

六、重要日期

  5月10日 发布第一轮通知

  8月15日 发布第二轮通知

  9月25日 截止报名、论文及摘要提交

  10月10日 发布第三轮通知和会议指南

七、会议地点与议程

1. 会议地点:

  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

2. 会议议程:

 (1)10月18日:14:00-17:00 报到注册

 (2)10月19日:08:45-09:00 应急管理部-教育部减灾院主管领导致辞

 (3)10月19日:09:00-12:00 大会主旨报告

 (4)10月19日:13:30-17:30 并行分会场报告

 (5)10月20日:09:00-12:00 研究生论坛

 (6)10月20日:13:30-16:00 并行分会场报告

 (7)10月20日:16:00-17:30 闭幕式及研究生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

八、重要事项提示

  1. 报名方式:填写“前沿论坛”回执,并发至邮箱:adrem@bnu.edu.cn;报名截止日期:2018年9月25日;

  2. 会议论文及摘要截止日期:2018年9月25日。会议论文及摘要请发送至邮箱:adrem@bnu.edu.cn;联系人:陶老师,联系电话:010-58805486。

  3. 参会代表可提交论文全文,在作者同意前提下,经期刊审稿后,中文文章择优在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(自然科学版)专刊发表;英文文章在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》(SCIE收录,影响因子:2.2)发表;

  4. 参与研究生论文评奖的同学需在9月20日之前提交不少于3页纸的论文执行摘要(中英文不限,但不能是已发表的论文),内容需包含论文题目、作者信息、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等。

  5. 会议成立研究生学术论文评审专家委员会,专家统一打分并确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,设金奖(奖金1500元)2名、银奖(奖金1000元)6名、铜奖(奖金500元)10名,并颁发获奖证书。

  6. 会议注册费:一般代表1000元/人,学生代表500元/人。上述费用含资料费、会场租用、茶歇和会间用餐费,不含参会代表交通和住宿等费用;

  7. 汇款信息:
  名 称:北京师范大学
  开户行:中国银行北京文慧园支行
  账 号:340256015272
  可于9月30日前进行银行汇款,9月30日后请在现场进行缴费。

  8. 开具发票:可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、增值税专用发票。 开具发票需提供详细开票信息,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请提前说明,并提交纸质资质证明一份。

  9. 宾馆预订:由于北京市地区是会议及旅游旺季,北京师范大学地处三环附近,住房紧张,请您务必提前自行预订房间。

  京师大厦酒店预订电话:(010)58802288

  或是选择周边附近酒店,参考酒店如下:

  (1)汉庭酒店(积水潭店)预定电话:(010)85830033

  (2)假日酒店(德胜门华宇店)预定电话:(010)82065555

  (3)7天连锁酒店(师范大学店)预定电话:(010)62035833

  (4)天悦快捷酒店(师范大学店)预定电话:(010)82220490

  (5)均盛苑宾馆预定电话:(010)62233904

  (6)舒雅宾馆(新德街)预定电话:(010)62026391

  (7)北京仁和轩酒店预定电话:(010)62217878

回执下载
Copyright © 2019 水文气象研究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    京ICP备19009606号-1